年份
|
日期
|
姓名
|
演講名稱
|
性質
|
2012
|
12.19 |
詹石窗 教授
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院長
|
中國大陸道教研究的現狀與走向
|
海外傑出
學人講座
|
2012 |
11.27 |
Halvor Eifring艾皓德教授
挪威大學
|
心理學、神經科學、靜坐及文學中的自然心靈活動 |
海外傑出
學人講座
|
2010
|
12.10
至
12.11
|
Yoshitsugu Sawai教授
日本天理大學宗教學科教授
|
現代日本的生死觀和葬禮
|
學術研討會
|
12.10
至
12.11
|
徐鳳林
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
|
東正教喪葬儀式的靈性關懷
|
學術研討會
|
12.10
至
12.11
|
吳飛
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
|
骨灰之爭─一個「鬧喪」個案
|
學術研討會
|
12.10
至
12.11
|
王琛發
美國歐亞大學副校長兼宗教所所長
|
最後的認同界線:不等同漢族、亦非穆斯林-中華回族後裔流傳馬來西亞的殯葬禮儀特徵
|
學術研討會
|
11.03
|
澳洲南天大學教授群到校參訪
|
10.12
|
初雅士理事長
安那托利亞福爾摩莎協會
|
土耳其伊斯蘭教飲食特色
|
專題演講
|
03.12
至
03.19
|
Yoshitsugu Sawai教授
日本天理大學宗教學科教授
|
「The Trends of Religious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Japan」
「The Reexam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the History of Religions: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Rudolf Otto’s theory of religion」
「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Stud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: focusing on R. Otto, M. Eliade, and Wilfred C. Smith」
|
海外傑出
學人講座
|
2009
|
04.29
|
葛斯康
荷蘭萊頓大學博士/中研院史語所博士/後研究員
|
「有沒有道教藝術?」
|
專題演講
|
03.26
|
Jonathan Pettit(裴玄錚)
美國印地安納大學博士生
|
「追憶聖徒:六朝時期聖傳的編纂」
|
專題演講
|
2008
|
12.16
至
12.19
|
北京大學宗教學系張志剛教授、李四龍教授、沙宗平教授、徐鳳林教授
|
|
2008全球傑出宗教學者講座
|
12.08
|
Dr. George Mclean
美國天主教大學教授
|
「Philosophy and civil society:Its nature, its past and its future」
|
專題演講
|
03.26
|
三尾裕子教授
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教授
|
「越南中部華人的宗教信仰初探」
|
專題演講
|
2007
|
12.28
|
Dr. Karl-Heinz Schell
|
「Identity and Dialogue: Religion as a formative factor in character building –A questionnaire for discussion with Department of Religion graduate students」
|
專題演講
|
07.02
|
Dr. Gudrun Loewner
|
「Neobuddhism and its Impact on the Indian Society」
|
學術會議
|
07.02
|
Prof. Erika Schuchardt
Universität Hannover
|
「Lebenskrisen – Lebenschancen」
|
學術會議
|
07.02
|
Jonathan H.X. Lee (李順化)
Graduate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of California, Santa Barbara
|
「“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U.S.A. : GloballyLocal?”」
|
學術會議
|
07.02
|
Dr. Karl-Heinz Schell
Universitaet Mannheim
|
「Rediscovering Locally Situated Mission–Past, Present and FutureChallenges for the Christian Church in Germany」
|
學術會議
|
07.01
|
Dr.Christine Lienemann
University of Basel, Switzerland
|
「'Success' and 'failure' in conversion narratives」
|
學術會議
|
07.01
|
Dr.Theo Sundermeier
Heidelberg University
|
「宗教研究的全球化」
|
學術會議
|
07.01
|
Dr. Markus Roser
|
「PROSELYTISM AND CHURCH GROWTH—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within the Church Building Process.Examples taken from Missionary experience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」
|
學術會議
|
07.01
|
Dr. Andreas Heuser
Pastor / Ecumenical Department of the Protestant Church in Hesse and Nassau
|
「International Crusades and Local Contexts of Pentecostal-type Christianity」
|
學術會議
|
07.01
|
Dr.Theo Sundermeier
Heidelberg University
|
「Globalisation and Ethical Reorientation in the “Third World”」
|
學術會議
|
07.01
|
Dr. Michael Koch
University of Mannheim
|
「The Christian-Moslem dialogue in Germany–Some reflections on the occasion of the instructing handout of the Council of the Protestant Church in Germany」
|
學術會議
|
07.01
|
Dr. Benjamin Simon
Makumira University College, Tanzania
|
「„Not by bread alone“–Global and Local Responsibilities of Christian Communities」
|
學術會議
|
07.01
|
Seth Devere Clippard 谷永誠
Arizona State University
|
「Arguing for Survival: The Rhetorical Uses of the Platform Sūtra in Late-Eighth Century Chan Communities」
|
學術會議
|
2006
|
11.23
|
「當代宗教研究焦點」 俄、德、英、荷、美、中等國教授。
|
10.29
|
孟繁仁研究員
山西省社科院
|
「關公文化與現代文明社會」
|
學術會議
|
10.29
|
Barend J.ter Haar
荷蘭萊頓大學
|
「King Guan's Huizong miracle」
|
學術會議
|
10.28
|
胡小偉教授
中國社科院科學院文學研究所
|
「關公信仰:民間托經與全民道德神」
|
專題演講
|
10.28
|
張志江副所長
山西省社科院文學所
|
「關公信仰的宗教形態分析」
|
學術會議
|
10.28
|
游子安助理教授
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
|
「清代以來關帝善書及其信仰的傳播」
|
學術會議
|
05.22
|
Vivian-Lee Nyitray, Ph.D.
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宗教系教授
|
「History, Memory, and Narrative Ethics」
|
專題演講
|
03.29
|
Lavid Griffn
德國海德堡大學博士
|
「潘能格的歷史觀」
|
專題演講
|
03.22
|
David Griffin教授
美國加州聖塔巴巴拉退休榮譽教授
|
「Process Theology and Religious Pluralism」
|
專題演講
|
03.21
|
Ram教授
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教授
|
「南亞政教關係」
|
專題演講
|
03.20
|
Michael Welker
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院的系統神學教授及「國際學術論壇」主任
|
「當代宗教研究趨勢」
|
專題演講
|
2005
|
11.03
|
Dr.Theo Sundermeier
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院的系統神學教授
|
「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恩怨情仇」
|
專題演講
|
10.30
|
董江陽教授
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世界宗教研究所
|
「試論基督教會在當代中國社會"成人教育"領域中可能的作用與潛在的意義」
|
學術會議
|
10.30
|
吳飛教授
北京大學宗教學系
|
「一個鄉村天主教群體中的梵二改革」
|
學術會議
|
10.30
|
郝萍教授
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
|
「司徒雷登的《聖教佈道近史》」
|
學術會議
|
10.30
|
王景斌教授
東北師範大學法學院
|
「宗教與法律在社會發展功能上的同質性分析」
|
學術會議
|
10.29
|
王曉朝教授
北京清華大學哲學系
|
「論基督教與當代中國人文精神的彰顯—兼論中國內地普通高校的宗教學教育」
|
學術會議
|
10.29
|
趙繼倫教授
東北師範大學法學院院
|
「基督教與21世紀中國文化」
|
學術會議
|
10.29
|
林金水教授
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社會學院院長
|
「日據時期的兩岸基督宗教」
|
學術會議
|
10.29
|
唐曉峰教授
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世界宗教研究所
|
「趙紫宸的高等神學教育思想對目前大陸宗教學教育發展的幾點啟示」
|
學術會議
|
10.13
|
藤井健志
東京學藝大學(日本近代宗教史)教授
|
「日本宗教在台灣的發展與限度」
|
專題演講
|
2004
|
10.31
|
曾傳輝研究員
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
|
「中國大陸基督教研究的現狀、影響與趨勢」
|
學術會議
|
10.31
|
張慶熊教授
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
|
「基督教的底蘊和人文精神的培養—復旦大學基督教教學的理念和方法探索」
|
學術會議
|
10.30
|
周偉馳研究員
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
|
「中國近年來的古代基督教神哲學史研究」
|
學術會議
|
10.30
|
張志剛教授
北京大學宗教學系教授
|
「“中國學術界的基督教研”反思─聚焦於改革開放以來的學術性評論」
|
學術會議
|
10.30
|
王新生教授
復旦大學哲學系副教授
|
「《聖經》與大學教育」
|
學術會議
|
10.30
|
裴紅衛研究員
國家宗教局宗教研究員
|
「淺談基督教與社會變遷的適應」
|
學術會議
|
10.01
|
Dr.Michael Welker
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院的系統神學教授及「國際學術論壇」主任
|
「上帝國與對應的終末論」
|
專題演講
|
2003
|
12.10
|
Dr. A Peacocke
英國牛津大學艾克斯學院
|
「宗教學中科學與神學對話的教學內容」
|
專題演講
|
03.30
|
邢福增教授
香港建道大學神學院副教授
|
宗教團體與政治發展:「當代中國政教關係與基督教的發展」
|
學術會議
|
03.30
|
楊毅周教授
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主任
|
政教哲學:「論愛因斯坦宇宙宗教情感」
|
學術會議
|
03.30
|
呂大吉教授
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榮譽教授
|
政教哲學:「論宗教是一種社會文化體系及其對社會文化的作用」
|
學術會議
|
03.29
|
卓新平教授
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
|
中國大陸政教關係:「基督宗教在當代中國社會的作用與影響」
|
學術會議
|
03.29
|
梁家麟教授
香港建道大學神學院院長
|
中國大陸政教關係:「宗教工具論:中共對宗教的理解與作用」
|
學術會議
|
03.29
|
張東亮教授
國家宗教局研究員
|
宗教立法及政策:「宗教與民族」
|
學術會議
|